元大金控元大金控 元大金控元大金控 元大金控元大金控

能源與溫室氣體排放
溫室氣體盤查系統及能源管理系統的建置

自2015年起,元大金控開始導入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建立環境管理的架構,並擬訂環境政策、規劃環境改善目標和標的,以及提出持續管理改善方案;依據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架構,陸續推展ISO 14064-1溫室氣體排放盤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及ISO 14046水足跡盤查,逐年執行迄今,有效執行減碳、節能、節水及事業廢棄物的管控,全面提升環境管理效能。

本集團已於2019年簽署「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s, SBT)」,完成類別一、二之盤查,為台灣首家倡議的綜合金融公司。本公司藉由科學化方法,依循PCAF方法學及TCFD揭露建議,已於2020年完成投融資資產碳排放盤查與揭露,並依循SBT科學減碳目標,已於2022年7月通過SBTi目標審核與宣告,未來將持續深化盤點碳足跡,發揮金融影響力推動整體產業進行低碳轉型,實踐永續金融之目標。

內部碳價機制

台灣碳費制度於2025 年上路、歐盟即將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許多企業開始應對碳有價時代的挑戰。本集團以集團營運為範疇,在2020 年導入「影子價格(Shadow Price)」,作為內部碳費計算機制,透過設定不實際收費的碳排成本,讓管理層在決策時逐步內化碳有價的概念,是台灣首家將溫室氣體排放「外部成本內部化」明確訂價的金融業者。

本集團參考國際碳定價及2050 淨零碳排情境之預估碳成本,將集團溫室氣體排放成本定價,並逐年調整價格。2023 年試行期,以每公噸新台幣1,500 元做為本集團內部碳定價之價格,2024 年正式執行後,價格上調為每公噸2,000 元。 內部碳定價結合各子公司減碳目標規劃,進行各項節能減碳專案之效益評估,將節能改善行動計畫之投入與產出加入碳價參數進行計算,同時由內部碳價工作小組定期追蹤集團各公司減碳目標達成率,要求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未達標者提出改善對策與計畫,於內部碳價工作小組會議進行專案報告,並將減碳目標連結至管理層之績效考核,落實減碳決心。

2024 年正式施行期間,集團整體碳排放量較前一年度減少968.31 噸,減碳比例達5.20%,等同碳價約193 萬元。以國際永續模範生為目標,本集團期許作為金融業的低碳先行者,透過內部碳定價落實氣候責任。

ISO 14001:2015 環境管理系統
(取證日期:2025.03.22、有效期間:2028.03.21)

元大持續推動各項降低環境衝擊的措施,亦朝著建立企業綠色文化的方向邁進。在打造綠色友善職場之餘,也影響集團客戶及員工家庭一起投入綠色行動,建立共同的環境永續目標。為了推動與管理集團內的環境事務,於2015年11月從元大金控開始,著手導入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2016年3月金控大樓及大同大樓通過驗證;2017年1月擴大導入ISO14001系統至元大人壽位於宏泰大樓16-18樓之樓層,2024年金控及旗下所有子公司皆持續維運管理系統並通過驗證,覆蓋率為100%。現階段元大將持續維持系統運作並以通過驗證為目標。

ISO 14064-1:2018 溫室氣體盤查
(取證日期:2025.04.18、盤查年度:2024)

元大於2015年起著手導入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系統,子公司元大證券及元大投信率先於2016年5月及9月通過驗證;2023年採行ISO14064-1:2018 盤查溫室氣體排放量,元大金控及旗下所有子公司的營運據點皆通過驗證,覆蓋率為100%,2024年度更擴增盤查範疇至海外據點。未來我們每年將持續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以掌握本公司節能減碳之實質成效。

集團溫室氣體排放量
溫室氣體排放量(公噸CO2e)
(註1,2,3)
類別一
(註4)
2021年 1,660.71
2022年 1,436.98
2023年 1,359.64
2024年 1,124.75
類別二 (地點基礎)
2021年 20,593.33
2022年 18,562.91
2023年 17,254.23
2024年 16,520.81
類別二 (市場基礎)
(註5)
2021年 20,407.59
2022年 18,562.91
2023年 17,254.23
2024年 16,520.81
類別一+二 (地點基礎)
2021年 22,254.04
2022年 19,999.89
2023年 18,613.87
2024年 17,645.56
碳密集度(公噸CO2e/十億營收)
(註6)
2021年 4186.63
2022年 218.57
2023年 189.76
2024年 146.19
數據覆蓋率(%)
(註7)
2021年 100
2022年 100
2023年 100
2024年 100
類別三~五
(註8)
2021年 4,035.19
2022年 125,777.62
2023年 97629.53
2024年 97,509.17
註:
  1. 依據ISO 14064-1 進行類別一至四盤查,採營運控制權法設定盤查邊界,並以2021 年全據點盤查為基準年。
  2. 依據排放係數法計算,排放量= 活動數據×排放係數×全球暖化潛勢(GWP),GWP 採用IPCC AR6 版本。
  3. 類別一、二溫室氣體排放種類包含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三氟化氮。
  4. 類別一排放主要為汽油及冷媒,其排放係數依據「行政院環境部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計算。
  5. 類別二排放為外購電力,採用「行政院環境部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之量化方式計算類別二(市場基礎)排放量。
  6. 碳密集度係指每新台幣10 億元營收所產生之類別一及類別二溫室氣體排放量。
  7. 數據覆蓋率為當年度納入類別一、二統計之據點占整體據點之比例。
  8. 類別三~ 五不包含投融資排放。
集團海外據點溫室氣體排放量
溫室氣體排放量(公噸CO2e)
(註1,2,3)
類別一
2024年 792.31
類別二 (地點基礎)
2024年 4,028.56
類別二 (市場基礎)
2024年 4,028.56
類別一+二 (地點基礎)
2024年 4,820.87
數據覆蓋率(%)
2024年 100.00
ISO 50001:2018能源管理系統
(取證日期:2024.05.28、有效期間:2027.05.27)

本集團於服務過程中使用的能源以外購電力為大宗,透過系統化的管理架構與流程落實節能計畫,有效改善能源績效,並減少能源費用、降低環境衝擊。2024年本集團全台9棟自有大樓(金融廣場、金控大樓、元泰廣場、臺中大樓、崇德大樓、永康大樓、府城大樓、高雄大樓、明誠大樓)全數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驗證,自2016年以來全面推行ISO 50001,累計減少碳排放逾1,895.21公噸。

盤查邊界全台自有大樓
金融廣場
涵蓋公司 金控、證券、 銀行
人壽、 投顧
標準版本 ISO 50001:2018
首次取證日期 2018/05/28
有效期間 2027/05/27
金控大樓
涵蓋公司 證券、 銀行、 投信
創投、 證金
標準版本 ISO 50001:2018
首次取證日期 2018/05/28
有效期間 2027/05/27
元泰廣場
涵蓋公司 證券、 銀行、 期貨 國際資產
標準版本 ISO 50001:2018
首次取證日期 2018/05/28
有效期間 2027/05/27
台中大樓
涵蓋公司 證券、 銀行、 期貨
標準版本 ISO 50001:2018
首次取證日期 2018/05/28
有效期間 2027/05/27
崇德大樓
涵蓋公司 證券、 銀行、 人壽
投信、 證金
標準版本 ISO 50001:2018
首次取證日期 2018/05/28
有效期間 2027/05/27
府城大樓
涵蓋公司 證券、 銀行、 期貨
標準版本 ISO 50001:2018
首次取證日期 2018/05/28
有效期間 2027/05/27
永康大樓
涵蓋公司 證券、 銀行
標準版本 ISO 50001:2018
首次取證日期 2018/05/28
有效期間 2027/05/27
高雄大樓
涵蓋公司 證券、 銀行、 期貨
標準版本 ISO 50001:2018
首次取證日期 2018/05/28
有效期間 2027/05/27
明誠大樓
涵蓋公司 證券、 銀行
標準版本 ISO 50001:2018
首次取證日期 2018/05/28
有效期間 2027/05/27
推動節能減碳措施

使用節能設備與降低能源消耗是低碳營運重要的一環,本集團落實各項節能行動,如汰換高耗能設備、換裝LED 節能燈具、感應式照明、管制電力設備的使用、能耗智慧監測、空調系統升級、建築隔熱設計、汰換老舊車輛、電梯回生系統及新大樓設置電動車充電插座等,並透過內部員工教育宣導,強化同仁對於節能減碳及環境保護的意識,以降低公司營運排碳之潛在風險,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

2024年主要節能行動
節能作為
更換LED節能燈具
減少用電度數
(kWh)
減少能源消耗
(MJ)
減碳績效
(公噸CO2e)
計畫投入成本
(新台幣仟元)
155,578 560,080 76.86 3,410
老舊空調設備汰換
減少用電度數
(kWh)
減少能源消耗
(MJ)
減碳績效
(公噸CO2e)
計畫投入成本
(新台幣仟元)
174,998 629,992 86.45 15,928
合計
減少用電度數
(kWh)
減少能源消耗
(MJ)
減碳績效
(公噸CO2e)
計畫投入成本
(新台幣仟元)
330,576 1,190,072 163.30 19,338
註:
  1. 減少用電度數係將專案節電量一致換算為2024年12個月之成效。
  2. 以經濟部能源局最新公告之2023 年電力排碳係數0.494(公斤CO2e /度)計算。
  3. 主要節能行動屬類別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範疇。
智慧監控導入

為了以數據化、即時性與連續性資訊計算能源耗用情形,2019年元大金控率先導入「中華電信iEN智慧節能服務-大樓節能系統」,藉由現況評估、系統導入評估、模擬成效、現場安裝、實地驗收、正式啟用六大步驟執行專案內容,於 6 棟自有大樓佈點152個感應點位及系統饋線,採用即時性掛表量測,取得高能耗設備的用電基礎資料。透過該系統即時在線監測,掌握連續型用電耗能情形,以評估高耗能設備運轉效率,做為科學化設定長期減碳目標的依據。

再生能源採購

本集團積極響應台灣再生能源法規之變革,在再生能源購買上,依辦公型態,先期以太陽能發電案場為主,並要求發電案場提供實際照片與規劃說明,確保案場發電不影響土地及環境生態。此外,於2020 年完成簽署「再生能源購電協議 (PPA)」,2021 年第三季開始正式轉供再生能源電力,2024年全集團包含金控及8家子公司均開始使用綠電,同時已有逾30%分支據點使用綠電,未來將持續拓展綠電供電涵蓋率。2024年度合計轉供528.08萬度。全集團2024年整體綠電使用邁進13.64%,相較2023年綠電轉供量2024年度增加近一倍。

除了購買再生能源外,本集團亦積極設置再生能源設備,於新建自有大樓規劃太陽能光電板,2024年元大金融廣場正式啟用,於樓頂設置71片太陽能板,裝置容量達24.85千瓦,符合綠建築申請標章中的日常節能指標,積極有效利用再生能源。 綜上,2016 至2024 年間再生能源使用(含再生能源憑證)累計達到1,190.74萬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972.83公噸CO2e,約當615.20公頃森林吸碳量。

集團再生能源綠電使用量
綠電轉供電量(萬度)
2021年 15.73
2022年 94.59
2023年 264.34
2024年 528.08
再生能源總用量(萬度)
2021年 52.73
2022年 94.59
2023年 264.34
2024年 528.08
電力排碳係數(公斤CO2e)/度
2021年 0.509
2022年 0.509
2023年 0.495
2024年 0.494
年減碳量(公噸 CO2e)
2021年 264.70
2022年 481.46
2023年 1,308.46
2024年 2,608.72
相當森林年吸碳量(公頃)
2021年 26.17
2022年 49.52
2023年 134.81
2024年 268.70
註:2021 年再生能源總用量包含再生能源憑證購買量,自2022 年起全面使用綠電轉供,細項揭露詳見2024年永續報告書。
主要能源使用量
非再生能源
用電量(度)
2021年 41,022,562
2022年 36,454,150
2023年 34,823,076
2024年 33,442,945
其他能源用量(GJ)
2021年 25,147
2022年 4,402
2023年 4,531
2024年 4,699
2021年 1,429.72
2022年 1,222.78
2023年 1,258.61
2024年 1,305.28
總能源用量(GJ)
2021年 152,828
2022年 135,637
2023年 129,894
2024年 125,115
總能源用量(MWh)
2021年 442,452.22
2022年 37,676.93
2023年 36,081.69
2024年 34,754.19
能源密集度(GJ/新台幣10億元營收)
2021年 1,281.68
2022年 1,482.34
2023年 1,324.23
2024年 1,036.59
再生能源
綠電轉供/再生能源憑證總電量(度)
2021年 527,341
2022年 945,924
2023年 2,643,358
2024年 5,280,786
再生能源總用量(GJ)
2021年 1,896
2022年 3,405.32
2023年 9,516.08
2024年 19,014.25
再生能源總用量(MWh)
2021年 527.34
2022年 945.92
2023年 2,643.36
2024年 5,280.79
數據覆蓋率(%)
2021年 100
2022年 100
2023年 100
2024年 100
註:
  1. 主要能源使用為外購電力,其他能源項目包含汽油及柴油。
  2. 能源熱值轉換參考國際度量衡局公布之轉換單位以及「經濟部能源局2023年能源統計手冊-能源產品單位熱值表」公告之數值計算,以電力860 kcal/ 度、汽油7,800 kcal/L、柴油8,400 kcal/L 計算,並以4.1868 kJ/kcal、0.277778 MWh/GJ轉換單位。
  3. 數據覆蓋率為當年度納入統計之據點占整體據點之比例。